南通乒乓网会员论坛 » 『技术交流』 转贴自:博客乒乓论坛
攻球第四大关卡--“谈正手攻球基本动作之收臂要领”
(图像来自唐建军的著作,文字解说是自创文章,,经由云中客先生修饰后发布,直板横板通用)
预备姿势
1. 含胸收腹——身体稍为弯腰前倾,肚子内收,两脚与肩平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膝盖微弯保持弹性。
2. 近台站位——身体不可离桌子太远,因为这是近台技术。击球位置会在球桌边缘附近,甚至是台内击球。
引拍时机
3. 提早引拍——当对手击球后,球快过网时,就要准备引拍,并且预测球的落点调整站的位置。当球落台时,引拍动作就应该完成,准备迎前击球。记住,这是近台技术,引拍要早,起拍也要早。
4. 身体跟球——不要拉手去追球、跟球,要移动身体来跟球。手臂与身体的距离要保持固定。
引拍动作
——引拍姿势如果错误,整个正手攻球的动作就被破坏掉,这一点非常重要!
5. 以腰带手——注意转腰动不能太大,约45度上下即可。大臂要固定在腰侧,随肩摆动,不可主动后拉。
6. 小臂放松——小臂跟大臂夹角不能太小……小臂应该自然放下,夹角约110度,也不可以把手伸直。
7. 不可抬肘——大臂与腰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远。大臂放松,但也不需要夹臂,保持舒适的距离即可。
8. 重心右移——右腿要稍微吃力,重心移动到右脚,上半身稍微右倾,随着臀部往右脚靠近移动。注意,身体是水平平移,不可以往右蹲下,造成身体右倾太多击球前后重心起伏太大.
9. 手不后甩——手不能甩至屁股后面,顶多到右脚掌上方再往后一些。
10. 拍型前倾——引拍时,拍面应该就要往前压,拍前倾;拍面不可向上仰,但是也不可以倾斜太多。迎向击球点的垂直面积要够大。拍面要有迎风的感觉,而不是往前上“劈”。
11. 不可僵硬——应该全身放松,手臂、肩膀、腕部、手指全部放松,不可僵硬。
12. 引拍高度——引拍高度应该在桌面上,不可以把球拍放到桌面下。引拍高度也不可以太高,不能抬肘。
13. 右肩放松稍沉——利用右肩来降低引拍高度(右肩高低的控制来自腿屈弯腰),而不是把手打直把拍子放低。也不能两腿齐蹲引拍(两腿微弯保持弹性而不是蹲低)。
注意图像的上半身在右脚上方,代表重心右移. 引拍时身体右转约45度面向右前方.
挥拍时机
14. 借力截击——球进台后弹起时,上升期或高点前期就要挥拍击球。借助球反弹的力量就能轻易回击。
如果击球点太高会容易翻拍。击球时机太晚,会变成抽球,或者击球无力。
近台正手攻球是利用反弹的力量还击,所谓借力击球,也可以说是截击。太晚击球无法借力,就必须主动发力,力量、弧度比较难控制。
挥拍前期
15. 重心左移——引拍结束后, 重心要先往左脚方向移动,使身体迎向击球方向来击球(练习时,要规范自己往左前方击球)。这就是所谓的用脚打球。
16. 以腰带手——重心左移的过程要"以腰带手"来运拍,肩膀、大臂不可发力,用身体转腰带动肩膀,以腰带肩,以肩带手。(转腰是俗称,其细节是扭腰转肩)
挥拍击球
17. 收缩小臂——收缩小臂——击球时,必须利用收缩小臂来击球,大臂、肩膀、腕部都不可出力。小臂并非
主动收缩, 而是靠着腿腰带动的力量来带动放松的小臂顺势而收. 小臂要以肘为支点绕肘而行.
18. 击球方向——击球方向取决于重心转移与转腰收臂的的合力方向,拍面方向也有调节作用,但一般情况腕型固定即可.
19. 腕部固定——整个挥拍过程,除非高阶弹击技巧,手腕应该放松随臂而动松而不垮, 严禁晃动、翻转用力、翻拍等。
20. 挥拍轨迹——要与来球轨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击球的效能并保证出球的稳定;也就是说,这时拍面与来球的轨迹应该构成“丁字形”,这样才能使球垂直受力,不带侧旋。
21.手肘在右——注意手肘要保持在右腰前方,不可抬高,也不可前后拉动。大臂随腰顺势挥动而不发力. (是不发力不是固定不动) . 击球过程肘水平运行而不是上下摆荡.
注意击球前肘部不得高于肩膀 ,击球时以手肘为支点收缩小臂 .
挥拍终点--收拍位置
22. 右眉收拍——击球后,拍子的位置在脸的正前方 15~20cm,不可离身体太远,高度不可太低;太左、太右也都不正确。小臂击球后跟大臂的夹角在60~90度左右。
23. 收腰击球——腰部转正即可,不可以往左转腰过度(扣杀、侧身攻击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