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本科 涵盖硕士博士--中国乒乓球学院诞生幕后

uo;50名教师编制由上海体院出一部分,上海教委给一部分,而学院党委书记则由上海体院一位党委副书记兼任。”但国家体育总局有意将乒乓球学院落户上海,却是2009年春节以后的事。在2007年和北京体大谈判破裂后,北京大学,因为承办了北京奥运的乒乓赛事,开始进入了体育总局的视线。

  曾参与此事的刘伟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北大“经常做一些跟国家民族联系比较紧密的事,校领导很重视”,但因为考虑到硬件软件力量都不如其他专业体校,北大最终放弃了这次合作。2009年春节过后,在上海乒坛名将徐寅生的牵线下,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和蔡振华的手牵到了一起。“我当时给蔡振华发短信;‘愿意放在上海吗?’他说:‘会考虑’,但沈晓明副市长的答复是‘全力支持’。”徐说。“上海曾是乒乓球世界冠军的摇篮,但近些年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徐寅生说,中国乒乓球学院的到来重新点燃了上海的冠军梦。

  上海市的确是全力支持。章建成回忆,当时他带人和乒羽中心一起起草方案,上海教委负责协调上海市发改委、财政局。

  但当2009年底论证报告送到体育总局各个司征求意见时却遇到了阻力。“光走程序就花了一个月。”章建成举例说,法规司认为叫上海体院中国乒乓球学院不妥,建议改成上海体院乒乓球学院,总局办公厅特地给上海体院来函要求解释,“我们的回复是,中国乒乓球学院更能走向世界。”走向世界,其实亦是上海体院的梦想,提升国际化影响力仅仅是中国乒乓球学院带给它的好处之一,“还能提高学科建设,带动学校基建。”章说。

  而比起上海,南通通州跟体育总局的合作要顺遂得多。乒协乒乓球学校最终选择落户南通,在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看来,南通作为中国体教结合先行者的身份,才是体育总局更看重的。

  通州区少年体校在1989年就开始了体教结合的尝试,“训练比一般体校少,但小孩后劲很大,竞技项目如果一点文化基础都没有,往往是昙花一现。”严鼎生说,少体校孩子的文化成绩都在通州区平均成绩以上,最后即使打不成专业队,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大学录取。

  而“相当一部分被大学录取”这一点,显然足够体育总局动心。

  而对于南通通州区来说,得到的回报更多是无形的知名度,因为从投入产出比看,通州不可能靠这个来创收——一期投入9000万,二期投入4000万,但乒乓球运动学校每人每年的学费只有1.6万元,一届100多个学生。

  唯一可以看得见的回报是,可以多培养点本地的世界冠军。“今年122个学生有15个来自南通本地。”校长严鼎生说。

  革命还是改良?矛盾中的体教结合

  无论举国体制在未来将继续被赋予何种地位,但以中国乒乓球学院为代表的“体教结合”的技术性新思路将在几年之后得以验证。

  创办这两所学校,在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蒋志学看来,“主要是为了响应国务院号召”。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一份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生活保障,“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总局随后选择江苏、上海等省市展开为期1年的试点。

  已经在中国开展了二十多年的体教结合,一直被外界批评“流于形式”。“虽然各级领导都认为运动员没文化是个问题,但又迫于比赛压力,总希望运动员多练少学文化。”徐寅生说。

  这一回,政策上终于有了一些实质性的突破。比如,体育和教育部门“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导制度”,“地方各级政府要将体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门负责向体校选派优秀教师”

Copyright 2008-- Powered By www.feimeng.net.cn 渝ICP备08100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