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伟(飞萌重庆)发明创新感言-与发明创新同道共勉 |
飞环直拍原初发明设想和改良之路回顾 |
当初由于本人张宏伟(飞萌重庆)一个偶然的灵感,产生了给乒乓球直拍加上飞环(柔性环套)的创意,其主要目的是:由飞环提供部分挥拍拉力(向心力),从而提高直拍选手反手打(反手正面攻和直拍横打)的力量和能力,同时在“道器”两个方面对传统中式直拍及其技战术有较佳的兼容性。本人于1998年为之申请了首个专利,其后亲自持飞环直拍进行实践,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技战术体系,对其功能和综合功效进行论证,并继续对飞环直拍进行改良,同时也在寻求厂家和专业人士的支持与合作,缠缠绵绵走到现在,其间认识在深化、观念在流变,并伴随着艰难与孤寂,感概万千。
发明创新是个高风险的活动,“一创功成,百创枯”。这枯萎的百创可能是发明人在发明创新的过程中大量的试错产品和众多改良定型前产品;这枯萎的百创也可能是同类产品经过市场竞争被淘汰的失利产品。例如,在汉字输入法领域,曾经“万码奔腾”,然而成功并获取收益的又有几个汉字编码输入法呢?只有“王码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等少数几个吧。对绝大多数不成功的民间个体发明创新人员而言,一旦沉迷太深、投入太重,真的会造成“发明穷三代、学术困一生”的后果。对或小或轻的乒拍和技术发明亦不例外。而综合条件和能力有很大局限的个体发明人(业余发明人)更是失败居多,成功居少。发明创新是一粒希望的种子,希望成真与希望破灭纠缠,而在很多情况下,个体发明人的个人能力、精力和财力,常常不足以支撑他走完发明创新、论证、改良、论证、改良、……、推广(转化)的漫长全程,而在发明创新没有权威认定其价值之前,个体发明人寻求与相关企业或专业(官方)研究机构的合作之路也是布满荆棘和天堑。
本人以后也准备在努力寻求外力合作与支持的同时,还应努力自我救赎,降低对发明的预期,提升发明的质量,在其未完善定型及时机未成熟之前不冒然独自强力推广。
现在飞环直拍的专利权,本人已经没有续交保持年费。本人以后也不准备以个人之力对飞环直拍再申请改良性专利,但希望有乒拍厂家能参与合作,对飞环直拍进行最终完善和定型。
飞环直拍发明及改良五阶段:
初始阶段:
1998年本人张宏伟(飞萌重庆)申请了第一个原始专利,其发明思想是:由飞环(柔性环套)提供强力直拍反手打(反手正面攻和直拍横打)的部分拉力(向心力),从而提高直拍选手的反手打的力量和能力,同时在“道器”两个方面对传统中式直拍及其技战术有较佳的兼容性。但飞环的具体设置位置、方式、多少没有一个最优的方案,只有一种意向性的设想。
第二阶段:
通过各种环套设置方式的实践,认识到直拍反手打(反手正面打和反手反面打,特别是反手反面打/直拍横打)有三个力需要提升与良好协调:1、挥拍向心力;2、挥拍切向力(与向心力垂直);3、克服球拍制动时的侧滑惯性力的力。由此产生了一个优选或改进方案,并申请了第二个改良性专利。此优选方案是:飞环一端设置于直握球拍时虎口正对的位置,另一端设置于拍柄下端偏右的拍肩处(右手拍),此为“两点固定式”飞环直拍,如下图所示:
第三阶段:
在实践中,特别是随着乒乓球技术水平的提升,发现克服球拍制动时的侧滑惯性力,依然没能很好解决,特别是拍后手指出汗后的打滑问题。为解决此问题,申请了第三个改良性专利。此专利在球拍前面拍柄下端偏右侧设置了一个大约垂直于拍面的飞角(前置拍钉、食指扣),仿佛骑兵的马镫,也仿佛犀牛角,其功能类似日式直拍拍柄前端的凸起,便于食指勾持或按压。它兼具提供挥拍向心力、切向力和克服球拍侧滑惯性力的作用。
第四阶段:
虽然有了第三个改良性专利球拍,但拍后手指出汗引起的微小侧滑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对于直拍小钳-扇形分指握拍法更显严重,其对直拍横打质量的影响不可忽视。于是本人又在拍后手指按压处设置了飞垫(吸汗阻滑垫)。
第五阶段:
对“两点固定式”飞环直拍进行了简单化,“返朴归真为单点固定式”飞环直拍,也即解除了前面阶段“两点固定式”飞环直拍拍柄上部直握球拍时虎口正对位置的固定点,另一固定点也调整到了拍柄下端、底板的中间位置。也没有设置飞角(前置拍钉、食指扣)。如此飞环对球员握拍手型的束缚程度大大减小,更利于球员握拍手型和打球拍形的灵活微调。
如果没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个人申请乒拍专利,并独力论证和强力推广,无异于使发明人自己戴着枷锁前行,付出巨大,回报渺无。本人现在也正在探寻在个人申请乒拍专利之外的“付出——回报”的良性发展之路。
当前直拍的运用现状是传统中式直拍和传统日式直拍的双极世界。本人现在则将飞环直拍定位于努力成为直拍世界多极化之一极,也即飞环直拍不是从“软硬”综合功用上全面超越传统中式直拍和传统日式直拍,而是各拥自己特色,各有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空间。飞环直拍不是寻求取代传统中式直拍和传统日式直拍而成为一超独霸,而是要努力成为与传统中式直拍、传统日式直拍、其它有实力的新式直拍并列的多极中的一极,不是“鹤立鸡群”,而是“新鸡入群”。
然而,世事多艰,发明多险,本人也时常以如下格言“路遥知马力,烈火见真金”告戒自己,本人不是烈火,但本人是一匹“驽马”,希望自己能具有契而不舍的良好耐力,拥有或培养出良好的洞察力,伴随着“道器参修、科学实证、聚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前行。
发明创新领域或大或小,或轻或重,但其所需尊从的科学原则和所须凭持的科学精神是共同的。乒拍(硬件)的发明,还必需有与之相适宜的技战术体系(软件),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力。比如一台好的电脑,必需要有好的软件相匹配,否则往往是体现不出来此电脑的最好效能的。因此发明乒拍实际上是要对乒拍(硬件)及其技战术体系和水平(软件)一起进行探索和提高,其见效周期通常也很长,这也是看似“很小很轻”的乒拍发明的艰难和风险之所在。以一个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其实也包括专业乒乓球选手)的条件去发明乒乓球拍,一定要对此点有深刻认识,否则极易导致“十年一觉发明梦,赢得乒坛不幸名”,在部分人眼里无异于发明人自编自导地演绎了一幕乒坛发明悲情剧或笑话剧。
而一个新式乒拍要有推广的后劲,必需要走专业路线,培养此新乒拍专业级的形象代言人。然而培养此专业级的形象代言人,没有一些有利的条件,那么成本会很高,培养周期也很长,风险也很大,往往是发明者个人难以操作的。然而当前中国风险投资失位,业余专业陌路,合作共赢良性模式及其执行力缺乏,要走此路也是异常艰难。
但是,如果个体发明不是任其衰亡,而是还要良性发展的话,就要进行道路探索和制度创新。
难、难、难,个人全能难,各方力量整合难,但只要我们还没有失掉直拍全面(男界和女界)强势崛起的信心和勇气,就要有探索者。做为探索者,就要有付出,只是要根据自身情况,从物质和精神上,把握好一个度,不可过于冒进,或太深陷其中,乒拍发明看似很小很轻、简单容易,实则是“硬软”需要同时兼顾,要成功的革新它是很困难的。而执着是个双刃剑,可能助你成功,也可能加重你的失败和损害。但轻松的来也可以轻松的去,如此的探索方式多做做也无妨。 但发明人、革新者常常会不知不觉走入自恋和偏激之中,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此,作为个体发明人的本人也需要时常提醒并省查自己是否陷入自恋和偏激之中。 |
来源:飞萌乒乓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