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可 平可乒乓心语 9月17日
前言
作者1943年出生于重庆市巴南区土桥。1959年从沙坪坝区选调至四川乒乓球队,屈指一算也有一个甲子多了。再回首一生,虽然没有光辉的成就,但平凡的乒乓轨迹,也还算经历丰富,可圈可点。
荣誉 Honour
曾有幸在许多个乒乓球岗位上抒发和谱写出不同的美妙“音符"是我至今最骄傲的事情。本人当过运动员、教练员、重庆市一体校乒乓球分校校长、重庆远银乒乓馆馆长、重庆洪宇乒乓球俱乐部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重庆康德乒乓球职业俱乐部总经理、重庆奥体乒乓球俱乐部总教练、重庆童玲少儿乒乓球培训中心执行总教练、重庆市乒协副主席兼专职秘书长及四川省乒协原教委会、科委会副主任,还承蒙有关区、校的信任和钟爱,被聘请为重庆大学乒乓球队、巴南区、北碚区乒协顾问及万州、沙坪坝区乒协名誉主席。
座右铭 Motto
以上的众多的职务和殊荣,离不开各级市、区组织、协会及企业的信任和厚爱,激励我勇往直前,生命不息,乒乓不止。仔细品来我一生做人做事有八个字贯穿始终,且成为遵循的座右铭,即“虚心做人,执着做事”,做到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尽善尽美。
贡献 Contribution
半个多世纪的乒乓生涯里,在少年儿童的训练培养和输送上,卧薪尝胆永不甘后,致力于改变文革后我市少儿技术水平在原四川省的落后面貌。
在任期间创新策划我市各类乒乓球比赛,曾三次引进中国乒协、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乒乓球擂台赛,把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引进涪陵区并落地。
也曾为重庆市创建第一家远银乒乓馆、洪宇乒球俱乐部、重庆康德乒乓球职业俱乐部等,思想始终保持超前,不居保守,勇于开拓,敢闯敢试,不怕艰难,永不言败。
为建设川渝地区的乒乓事业不计报酬,无私奉献,呕心沥血,献出青春,付出一生,将乒乓球视为我的最爱,是我这半世纪以来最开心的事情。
成果 Fruit
努力和付出总会有回报,为改变少儿训练水平落后面貌,突出加强输送队员等多方面,本人所作出的成绩成为了四川、重庆第一人。
引进顶级乒赛,让山城广大球迷在近距离欣赏到奥运会冠军的风采。创建各类性质乒乓球俱乐部,填补了重庆直辖市的多项空白。策划组织各类乒乓球比赛,推动了我市业余各年龄层次乒乓球爱好者整体水平的普及与提高。
这所做的一切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和广大球迷的认可。正如重庆晚报著名记者李小宁(女)报道中所说:“张平可,这个渝州乒坛无人不知的名字,用他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山城乒坛这个郁郁葱葱的园地。"
感谢 Thanks
俗话讲的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在这里我心存感激地讲,除了要感谢在市体育局我曾经工作的几个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要谢谢市一体校全体教练同仁对我的支持和配合。
还要感谢市乒协原主席胡文平及团队的每一位同志携手合作相处的愉快日子。也不忘感谢曾经帮助过我的喜欢国球的多位市、区领导干部及企业家。虽然这几十年一路走来,物质上得到很少,但精神上很充实,苦中有乐,无怨无悔,激情满怀,笑对乒乓人生。
由此,国家、省市也给了我不少的荣誉,先后被授予“全国五好教练员”,“新中国体育开拓者”,“中国乒乓球运动贡献奖”和中国乒协、四川省及重庆市乒协先进个人。也曾被授予全国首批乒乓球高级教练,参加过在天津体育学院举办的全国第三批援外教练乒乓球培训班。
援外先援内
1991年公派也门共和国荷台达市援外。在援外先援内原则下,1989年被国家体委派往湖北荆州沙市援内。受台湾澎湖县体育会邀请,去该县马公市文澳学校执教。
也曾两次率队去台湾参加桃园国际乒赛及去花莲、台中市进行交流访问。
为表彰我在台湾澎湖县文澳乒乓球队训练和该队几次来渝训练及去主城、万州、涪陵、荣昌、渝北、大足及壁山区(县)的交流比赛,对我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台湾澎湖县体育会理事长胡松荣专程飞往台中授予我“功在澎湖”荣誉奖牌。
1985年去日本广岛市参加重庆广岛友好城市乒乓球交流比赛。1987年参加了迎战日本广岛市乒乓球队来渝访问比赛。
2003年以团长身份率重庆市乒协访日友好交流团访问日本横须贺市。
总结 Summary
回顾一生,从打木板开始乒乓之路,到打松木板、颗粒胶板、自制光海绵板到海绵颗粒胶规定的厚度球板,不仅见证了乒乓球器材的演变过程,也见证了世界及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特别是对四川省、重庆市乒坛的发展了如指掌,荣幸被《乒乓世界》称其为“重庆乒坛的百科全书”。由此,也为重庆市乒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一生戎马乒球,以球为伴,以球为媒,以球结缘,从一个普通运动员到教练员,再成为一个直辖市协会秘书长,因多次参加全国市长杯、中西部地区、西南地区、川渝黔和川渝领导乒乓球联谊赛及参加中国乒协会议,结识了中国乒协、乒羽中心、国家乒乓队、中央电视台、《乒乓世界》及中国西部乒协各位专业身份人士,有着很好的人脉关系。因此,在重庆市也被球迷称为德高望重的乒坛元老,被乒乓球爱好者称为社会活动家及“外交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