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可 平可乒乓心语 1周前
自1890年乒乓球发明于英国,1926年举办第一届世乒赛以来,长达一个世纪长河里,世界及中国乒乓球运动在国际乒联、中国乒协几任主席的领导下,在国家队梁焯辉、傅其芳、容国团、徐寅生、李富荣、许绍发、蔡振华及刘国梁及其教练团队的具体指挥下,世界及中国乒坛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即在器材、规则及技术打法上不断发展、不断改革、不断进步及不断走向了"统一"一一以横拍两面拉弧圈球成为欧亚各国(地区)的主流打法。
(图左为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亚乒联主席李富荣和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
世界及中国乒乓球器材、技术打法改革绝不是一帆风顺轻而易举能完成的,是经过了若干年甚至几十年由各国几代运动员、教练员及科研人员的反复实践、不断比较和不断总结而蜕变而成。武器和技术打法固然很重要,但人是第一位的,武器再好技术打法再先进,它始终受人的支配。但人又受思想支配,所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及中国乒坛变迁的历史就是一部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的历史。
历史的经验很重要,它证明并告诫我们,要学习和传承世界及我国先进的技术和打法,“洋”为“中”用,"专"为"业"用 ,“横”为“直”用 ,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学习世界乒坛发展的新技术新打法,不断丰富完善提高自己,去享受新技术打法给我们帶来的无比变化与欢乐!
我们要学习那些新技术及打法介绍如下:
一、一定要学习拉弧圈球技术
(前中国职业乒乓球运动员曹燕华在指导少年运动员学习弧圈球技术)
每个人人生只有一次打乒乓球,既然弧圈球技术这么先进完美,它集"旋转强,质量高,失误少"于一身,而有条件的"中青少儿"为什么不去亲近接受它,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实践它,避免给你带来这一生所留下的遗憾!在因人而宜前提下,直拍或横拍不仅一定要拉弧圈球,而且必须是完美的两面拉弧圈球,不仅能拉上旋也能拉下旋;不仅近台能拉中台也会拉,总之决不留进攻有死角。
二、学习搓球摆短劈长技术
乒乓球是一项控制和反控制极强的一项运动,也是一项谁先积极上手赢得先机的项目。所以现在高水平比赛男女子发球尽量不出台,当无法拧拉上手时,就采取用快搓摆短或劈长,给对方制造难受。但观察业余界现状,摆短劈长意识和运用几乎成零,和专业队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差很大,成为了是不是从事专业过的一个衡量标准。我们在比赛赛场观摩比赛,看一个队员从站位站姿,再看搓球动作,就知道他(她)们进过专业队没有,训练水平高不高。
三、学习台内拧拉技术
台内拧拉技术出现还没有几年,它改变了我们已习惯的思维摸式,从左半台站位移到右半台来拧拉,通过实践证明,它解决了过去台内球上手手段单一的不足,成为了现在全球普遍使用的新技术。
(奥运冠军张继科展示台内拧拉技术)
据《乒乓世界》介绍,这项技术是欧洲一位运动员首先使用。给中国球迷印象深刻的是我国直拍横打先驱王皓及张继科使用效果最好。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零零后王楚钦、孙颖莎、王曼昱、日本张本智和及台湾林昀儒台内拧球技术运用自如威胁扱大,值得我们广大业余爱好者去学习掌握,这项技术动作小,不费什么体力,很适合中老年打正胶生胶长胶选手(背面反胶拧拉),通过实践训练在比赛中去使用,改变丰富自己打法的多样化,何乐而不为!
四、学习近台反拉反撕技术
(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王皓展示背后拉技术)
近台正手(侧身))反拉弧圈球及左半台直、横拍反撕技术,这两项技术是最先进的创新技术,它是因弧圈球技术出现而应运而生,它填补了正胶、生胶解决不了对付凶猛的弧圈球难题,成为了名符其实对付弧圈球的天敌和克星。而且学习掌握不难,它动作小属于借力发力,只要你(妳)位置击球点调整好,紧紧固定好在上升前期去用小臂引拍不大带动手腕,在摩擦球瞬间有一个加速内收小臂(正手)和外旋收小臂(反撕)就0K了。
五、直拍选手一定学习橫拍背面横拨、反撕及反手拉上下旋技术
(1975年第33届世界锦标赛获男团冠军许绍发)
这是前辈名宿国乒队总教练许绍发最先创新,智多星、中国乒乓球的领军主要人物一一徐寅生大力支持下,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革命),它既不因循守旧学习横拍长处,而对直拍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把横拍最好的握拍优势,它山之石,为我所用。把已经几乎走入死胡同的直拍正反胶打法解救救活。我们无数打直拍的中老年乒乓球爱好者,因人而宜,你(妳)还在犹豫什么嗎?赶快去改变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和挑战吧!
(作者在深圳海边的照片)
全国广大乒乓球爱好者,我已撰写了6篇《平可乒乓心语》,谢谢大家分享!不知你(妳)们喜不喜欢?我会继续把我对乒乓球的一些理解和总结,通过我的微信公众号发给同仁们分享,相互取长补短,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更好普及国球和全民健身,为培养更多的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